织物紫外线吸收剂的新发展

已有 2351 人浏览  发布时间:2025/7/23

  织物的紫外辐射防护系数取决于织物成分纤维的化学结构及其所含的物质,如添加剂、整理品,以及织物的结构特性,即单位面积的气孔数、厚度、形稳性和弹力等。澳大利亚辐射防护和核安全局(ARPANSA)的标准(AS/NZS4399)规定紫外辐射防护系数的最大值为50,最小值为15。

   早在1990年,紫外线防护起纷争时,汽巴精化开始为纤维素纤维开发专用的紫外线吸收剂。紫外辐射防护织物应保证吸收紫外线-A及红斑效应最严重的紫外线-B(在最大值300-310nm处)、耐重复洗涤、对皮肤无刺激、对紫外光稳定、与纺织品使用方法一致并且当织物湿时防护效应不受削弱。
   现在能买到的可用于纤维素的紫外线吸收剂有两种:一种是原先售作地毯用的间段染色助剂chloro-sulphophenyltriazine(下称“紫外线吸收剂1)。它是一种吸收紫外线的物质并非设计的真实紫外线吸收剂。另一种是从汽巴精化中派生出来的bireactiveox-alicaciddianilide(下称“紫外线吸收剂2)即“定劳法CEL液态”。它是为棉织品防紫外辐射而专门开发的。
   紫外线吸收剂1主要吸收紫外线-C和紫外线-B。紫外线吸收剂2主要吸收紫外线-A和紫外线-B,其吸收最大是在红斑效应最严重处。紫外线吸收剂占防晒织物重量之比在有的国家已制定出来但尚未实施。试验表明用2%紫外线吸收剂2处理过的棉细布,其紫外辐射透过率大大减小。
   紫外线吸收剂2的理想吸收性能可通过在给定织物上获得的紫外辐射防护系数反映出来的。紫外线吸收剂2最好与染料一起使用,以便更好地被尽染。其双键活性结构的高上染率和固色率保证了在95℃以上重复洗涤的稳定性。
   紫外线吸收剂2能用于轧—烘热定型法。固色的程度最佳,达到尽染的紫外辐射防护系数也最佳,但应注意:活性紫外线吸收剂固色所需的碱和处理温度(180℃)在轧染过程中可导致泛黄。因此,染白色、很浅或明亮色度时不推荐此法。为了将水解产物从织物表面移开并中和碱,从而改善光泽,其需经过皂洗并漂清。应用:在棉上轧染“定劳法CEL液态”,中间烘燥(在130℃下3分钟),热定型(在180℃下45秒钟),室温漂洗,皂洗(在98℃下1分钟)。在较低的碱性条件下进行固色。
   “定劳法CEL液态”能与“汽巴克隆”C染料一起应用于冷轧卷堆法。纯碱作为固色碱静置20小时比硅酸钠和烧碱的混合物的固色效果更好,从而紫外辐射防护系数更高。
   涤/棉混纺纱(50/50)通过高温一浴染色法能够顺利地应用2%以上的“定劳法CEL液态”。紫外线吸收剂2大大增加了聚酰胺及其弹力混纺纱的紫外辐射防护系数,它习惯于同汽巴“特克蒂隆”、“伊利尼尔A或“尼奥纶E酸性染料联用。此外,紫外线吸收剂2有良好的耐洗坚牢性,对酸性染料有低的抑制作用。用合成单宁或所需酸性染料进行的后处理对紫外线吸收剂2的坚牢性只有很小的影响。
   紫外线吸收剂2耐洗涤,甚至在沸水中重复洗涤对其紫外辐射防护系数也无影响。因为它在酸性条件下不粘合纤维,所以建议在整理工序不使用它。
   衣服总是对紫外辐射起到适当的防护。最大的防护程度取决于织物:密实的机织或针织、暗色和合成的材料比夏天人们常喜欢的轻薄、浅色和透明的棉质服装提供的防护更好。由于现在有了紫外线吸收剂“定劳法CEL液态”,因此,纺织品制造业者能向其客户提供轻薄、中度染色并与防紫外辐射合为一体的棉及其混纺纱和聚酰胺及其混纺纱。 

上一条: 紫外线吸收剂常见的种类   下一条: 紫外线吸收剂UV-P的性能及用途
留言评论